合肥肿瘤

珍惜生命了解鼻咽癌

2022-04-19 03:45:10 来源: 合肥肿瘤 咨询医生

珍惜生命 了解鼻咽癌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何某,女,12岁,巩义人,3年前患者发现左颈部无痛性肿块,刚开始未注意及正规检查、治疗,一直在当地乡、县医院诊治,并在县医院行颈部淋巴结穿刺术,术后未送病理,抗炎治 果差,后就诊于河南省某医院外科,行左颈部肿块切除术,术后报告为鳞癌转移或侵犯 后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耳鼻喉科,经检查发现鼻咽部占位;因患者病理明确且鼻咽部有占位,我科诊断为鼻咽癌并左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后在我科给予全量放疗及药物抗 治疗,4月后鼻咽部肿块完全消失,效果较好;但在半年后复查双肺多发转移及骨转移,当时在我科给予对症治疗机姑息放疗,持续半年后,病情加重。小姑娘平常学习成绩优异,是班里的前3名,唯一的愿望就是去北京看一下升国旗仪式,后在家属的努力下完成了心愿后安然离去。 小姑娘的遭遇让人惋惜,令人心痛,告诫我们若发现颈部无痛性肿块,切记不要盲目穿刺或手术,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医师检查,如果当时小姑娘接受正规的检查和治疗,今日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上述例子我科在日常工作屡见不鲜,让我们感慨不已,为什么广大患者不早些来正规医院就诊、检查呢,因此造成了多少悲剧,而又破坏了多少家庭呢?我们很痛心!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鼻咽癌。 现代医学认为,鼻咽癌是鼻咽部上皮组织发生的一种恶性 ,发生在连接鼻腔和口腔的一个不规则的空腔内,位于颅底下、颈椎前、鼻腔后的 ,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 之一。鼻咽癌按形态可分为结节型、菜花型、溃疡型、黏膜下浸润型4个类型,其中以结节型最为常见。95%以上的鼻咽癌病理为非角化未分化型癌。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道,全球80%的鼻咽癌患者在中国。其发病率以中国的南方较高,如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其发病率高达30/10万-50/10万。就全国而言,鼻咽癌的发病率由南到北逐渐降低,如最北方的不到2/10万-3/10万。然而,近年来随着南方务工人口的大量涌入、人口的绝对数增加,及饮食、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我省鼻咽癌发病率有所上升。鼻咽癌发病还有明显的人种差异,好发于黄种人,白种人少见。广东、香港、海南、台湾等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鼻咽癌高发家族存在。**发病率之比为2.4~2.8:1。 鼻咽癌病因现尚不明确,目前较重视的因素:EB病毒、化学致癌或环境、遗传因素等。鼻咽癌很难预防,只能寄希望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早期鼻咽癌症状以回吸性涕中带血(从口中回吸出带血的鼻涕)最为多见,其次为听力减退、耳鸣、(耳朵闷胀、听不清)等。鼻咽癌常见临床症状有: ①.鼻出血:早期即有鼻出血症状,常表现为吸鼻后痰中或擤(xing)鼻时涕中带血。早期痰中或涕中仅有少量血丝,时有时无。晚期出血较多,可有鼻血。 ②.鼻塞:指鼻孔通气不好,因 堵塞后鼻孔所致, 较小时鼻塞较轻,随着 长大,鼻塞加重,多为单侧,若 堵塞双侧后鼻孔可出现双侧鼻塞。 ③.单侧耳鸣:指无相应的外界声音刺激,而感觉耳内或头内有声音感觉,系癌肿压迫咽鼓管开口导致阻塞所致,常为单侧。因此,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单侧耳鸣,尤其在30岁以上的男性,又有耳闭现象者,应高度警惕鼻咽癌的可能。 ④颈部肿块:以此为首发者约占1/2,其中半数为双侧,肿块为无痛性,质较硬,活动度差,且应用消炎药无效。有少数患者无鼻耳不适,而仅有颈部肿块。 ⑤头痛:为常见症状,占68.6%。可为首发症状或惟一症状。早期头痛部位不固定,间歇性。晚期则为持续性偏头疼,部位固定。 ⑥眼部症状:是 侵犯眼眶或累及三叉神经眼支或视神经所致,可出现眼球突出、活动不便、复视(看东西费劲或有虚影)、视力下降、视物范围缩小等。 ⑦面麻:指面部皮肤麻木感,临床检查为痛觉和触觉减退或消失 ⑧突然出现的舌体变小和伸舌位置改变:患者伸舌偏向病侧,伴有病侧舌肌萎缩,系癌肿直接侵犯或淋巴转移使舌下神经受侵所致。 ⑨眼皮下垂、眼球固定:与动眼神经损害有关。 ⑩全身皮肤炎症:可与鼻咽癌伴发,故有此表现者无论有无鼻咽癌的症状,均应仔细检查鼻咽部。 ?停经作为鼻咽癌首发症状甚罕见,与鼻咽癌侵入蝶窦和脑垂体有关。 ?远处转移: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在4.8%~27%之间。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远处转移主要以骨、肺、肝较多见,且常为多个器官同时发生。鼻咽癌远处转移后可出现受损器官的相应症状。 大多数鼻咽癌患者就诊时已不是早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的症状比较多样化,可以出现耳部、眼部、鼻部的症状,也可以出现脑神经症状和转移后的诸多症状。不少鼻咽癌患者在被确诊前数月,一直被当作渗出性中耳炎治疗;鼻咽癌累及脑神经,出现复视,只想到在眼科、神经内科治疗;鼻咽癌出现颈部肿块,常被误作颈淋巴结核治疗,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这是因为鼻咽部所处的位置,人们常不熟悉,它上邻颅底,下接口咽,侧连中耳,前通鼻腔,后贴颈椎,可谓四通八达。鼻咽部淋巴组织极为丰富,一旦出现癌肿极易转移。鼻咽部所处的位置比较隐蔽,检查者又必须通过专门的器具,具备专门的技术,才能满意地检查鼻咽部。鼻咽顶后部的腺样体与早期的癌肿难以区分;位于咽隐窝一侧的早期鼻咽癌,仅仅可以表现为局部饱满些。在患者无明显症状时,不通过健康普查,或因检查者经验不足,极难早期发现鼻咽癌。 根据病情可将鼻咽癌分为I、II、III、IV期,据报道,临床分期为Ⅰ期的早期患者,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3.3%,而第Ⅱ、III、IV期者,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4.5%、53.8%、33.0%,可见早期诊断与治 果密切相关。下列两项措施或有助于及时发现鼻咽癌:①.定期检查鼻咽部:尤其是对于30岁以上者,更应重视鼻咽部检查;②.警惕鼻咽癌的早期症状,如回吸性涕中带血、单侧闭塞、耳鸣、耳闷、偏头疼及颈部肿块等。 除上述症状外,鼻咽癌患者在体格检查时还可发现鼻咽部肿物、颈部肿块和脑神经麻痹。鼻咽镜检查亦可见到鼻咽顶后壁、侧壁、后鼻孔、鼻腔后部、咽鼓管及软腭的背面新生物等。影像学检查,包括CT及MRI检查,除了能显示鼻咽腔内 部位外,还可以显示鼻咽腔外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尤其是MRI还可了解脑损伤的情况。血清EB病毒抗体检测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方法,虽然单靠EB病毒血清学检查不能诊断为鼻咽癌,但若鼻咽镜下无异常,而EB病毒滴度较高时,则应定期观察随访。 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鼻咽癌的惟一定性手段,是鼻咽癌诊断的金标准,是其他临床检查无法替代的。 鼻咽腔部位狭小,鼻咽癌位于鼻咽腔内,其邻近有许多重要器官,所以手术切除治疗危险性大,且对头颈及面颊部结构破坏性大,故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鼻咽癌病变发展迅速,容易向颈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而且鼻咽癌细胞分化程度一般较低,对放射线比较敏感,因此鼻咽癌的治疗首选放射线治疗。早期鼻咽癌的单纯放射治疗的 很好,5年、10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和 特异生存率均在90%以上。 调强放疗(IMRT)是近10年开展起来的放疗新技术,其特点是根据目标函数的需要对各个方向射野内的剂量分布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在三维方向上使高剂量区与靶区形状相一致,并且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鼻咽癌的生物学特点和位置决定了IMRT技术是其适应证,国内外已有不少相关研究报道证实了IMRT的临床 明显优于常规放疗。 对于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由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单纯放疗并不是很理想,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放化疗联合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 。 热疗作为一种纯物理性治疗手段,不仅本身就能靠高温杀死 细胞,而且与放化疗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已成为鼻咽癌综合治疗方案中重要的一环,有研究表明,热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放射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我院在采用调强放疗+化疗+热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取得了不错的 ,患者反响普遍较好。另外,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手段,但分子靶向药物结合放化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资料有限,主要处在Ⅰ、Ⅱ临床试验阶段,但对头颈 已证明有效,为今后的综合治疗模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鼻咽癌患者一般在治疗结束后应定期复查,少数患者可以在放射治疗后1个月复查,多数患者可以在放射治疗后2~3个月复查,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也可以在放射治疗后3~6个月复查,以后每半年或1年复查一次。第1~3年,每年至少做3~4次全面检查,以后每年至少做1~2次全面检查。 综上所述,随着三维适形调强放疗的日益普及,鼻咽癌患者的局控率和生存率明显提高,远处转移成为鼻咽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而如何预测高危转移风险的鼻咽癌患者、如何需找更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案、如何更有效的减轻治疗所带来的副反应、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未来放疗科大夫们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实习编辑:梁敏姿)
TAG: